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照金巷第124节(2 / 2)


  他还能如何呢?

  他认了。

  陶宜觉得自己活了半辈子,大概除了当年考科,就没有过这么想要极致追求什么的时候。

  蒋黎的确不适合三司使,可她适合他。

  那时候他还想起了谢暎曾经说过的话,也突然明白了,什么才叫做真正的“不可或缺”。

  所以从酥心斋出来之后,他就直接去找了鲁墘。

  他昨晚已经差过人去称了病,今日再去,也无非是亲自周全下礼节,同时婉拒了对方的牵线。

  鲁墘当然也问了他原因。

  陶宜这次便回答道:“其实我心里已看中了一人,但又觉得可能大家的条件不太合适。但说来也是多亏了亚相点醒,人生在世,既好不容易遇见个合眼的人,还是不要错过了。至于条件之类的,说到底也并不影响做人做事。”

  “陆运使的侄女正值好年华,而我之心已半老,唯有愿她将来得配春风得意少年郎。”

  一番话既点明了自己并无再有派系联姻之意,也驳了陆氏女为他耽误年华之说。

  鲁墘应是听懂了他的意思,没有再多言。

  陶宜也很清楚,从这一刻开始,他的行事立场在旁人眼中将会变得微妙。

  陶宣才不在乎弟弟是想了多久做出的决定,他只知道这个“结果”令自己十分头疼。于是他不客气地说道:“行,我就算理解你,也愿意支持你娶个自己喜欢的。可你是不是忘了,蒋四娘当初和她的夫家闹掰,是因她成亲多年无所出?”

  然而陶宜听了这话却是一笑,反问道:“二哥哥觉得我既做了这个决定,还会在乎这些没必要的事么?”

  陶宣无言以对。

  陶宜挪到了他身边坐下,伸手揽住兄长的肩膀,语气含笑地安慰道:“别这么小气,谁让爹娘给我生就这么个糟糕的性子,你也没处找理说去。做哥哥的,就认了吧。”

  陶宣听得糟心,仰头倒吸了一口气,然而顿了顿,却是说道:“往后不许再喊头疼了。”

  陶宜抿了抿笑,温然颔首:“诶。”

  第133章 哀乐

  两日后的下午,蒋黎早早回到照金巷,换完衣服后就直接去了欢喜堂。

  蒋老太太乍见着她还挺稀罕,问道:“今儿这么早?不是说最近都要忙着店里修缮的事么?”

  蒋黎含蓄地撇了下鬓发,委婉地道:“有人帮忙安排好了,我省了不少心,所以就早点回来陪您吃饭。”

  “哎哟,那可乖了。”蒋老太太笑着说道,“南风也说晚上陪我吃饭,既这么巧,不如就多做一桌也给元郎他们那边送去。”

  蒋黎乖巧地应道:“那也好,只当是大家聚了一餐。”言罢,顿了顿,又试探地问道,“娘,您怎么不好奇是谁帮了我啊?”

  蒋老太太笑呵呵地吩咐完了女使去传话,然后浑不在意地接道:“那还能有谁,你既这么说,又这么问了,那必是你的心上人呗!”

  蒋黎霎时愣住了。

  “您怎么知……”她几乎是脱口而出,待对上母亲默笑调侃的目光时,她不由红了脸。

  蒋老太太呵呵笑着,握住了女儿挽在自己臂上的手,说道:“你是我生的,难道我还不知你的性子?这样的事你又不是处理不了,何必特意来我跟前说一声。”

  “再说你前一阵明显心情不太好,这两日店里被烧了,人倒突然开始爱笑了。”蒋老太太说着,目光在对方身上打量了一遍,续道,“还打扮起来。”

  她失笑地摇了摇头:“我只怕你是成了傻子。”

  蒋黎被戏谑地有点不好意思,抱着母亲的胳膊贴上去撒起娇来。

  “那您这么厉害,能猜得着我心上人是谁么?”她扬了扬眉毛。

  蒋老太太轻呵一声,说道:“我何必去猜?万一猜错了还要被你这丫头笑话,既然你已不打算瞒了,那看样子人也差不多该上门了吧?我就坐着等他来拜见就好了,如此方可立于不败之地。”

  蒋黎好笑地道:“老小孩。”

  蒋老太太也挑了挑眉。

  恰在此时,苗南风忽然快步走了进来。

  “婆婆、小姑,”她一脸郑重地说道,“前门说三司使来了家里,说是要见老太太。要不我让人去隔壁一趟,把妹夫叫过来?”

  苗南风话音落下,就见蒋老太太像是忽然愣住了,而蒋黎却在一旁红了面颊地垂眸浅笑。

  她几乎是瞬间福至心灵,当即笑起来,了然地应道:“我这就差人去。”

  陶宜是亲自来送求婚启的。

  严格来说,这婚启也不是送给蒋家,而是给蒋黎本人的。但他还是借此机会顺道来正式拜见了一下未来的丈母。

  同时也见见住在隔壁的谢暎。

  蒋老太太和他想象中差不多,待人接物的样子和蒋黎挺像的,不卑不亢,亲和却又不过分热情。

  陶宜见到对方的第一眼就自然地生出了几分亲近的敬意。

  蒋黎当着自己母亲的面倒是也不故作含蓄,很直率地就坐到了陶宜身边,虽然一句话没多说,但态度已经明到不能再明了。

  蒋老太太在心里笑了笑,语带调侃地道:“你和娇娇真不愧是姑侄。”

  这回轮到坐在对面的谢暎抿起了唇角。

  陶宜看着略有赧然的蒋黎,莞尔一笑,然后对蒋老太太说道:“蒋妈妈,我与黎娘相识已晚,如今我们年纪都不小了,只想珍惜往后在一起的日子,所以我们商量过了,打算把婚期就定在明年正月十六。至于酒席也不打算大摆,朝堂上人情复杂,我们想简单些,只两家人一起吃顿家宴——不知您可赞同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