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106章





  【如果单看性情,刘邦和萧何是完全不同的人。不同于刘邦的狂悖,萧何是出身当地大姓的模范人物,为人谨慎有法,沉稳有度。

  可是这样的人物,在刘邦没当上泗水亭长之前,曾多次为他遮掩一些不法的行径;在刘邦当上泗水亭长又偏偏不遵从着官吏之间的循例,时不时又有点越轨的时候,依旧愿意出面为他说情。

  这样的关系,说密切也是真的密切,但又有点微妙的不同。

  萧何不像同时期的夏侯婴、任敖两人,他们是真心诚意地认刘邦作为大哥,彼此之间是主从的关系;虽然是刘邦的上级,却也不像他和张耳、王陵的相处,是以刘邦为从的关联。

  他和刘邦之间始终都好像保持着一种恰到好处的距离,彼此之间互相欣赏,相互协作,甚至还带点相互的嫌弃。他们都称赞对方身上所有而自己所无的长处,对彼此的毛病看得明白却不以为然。

  这是一种接近于互补的相处,是一种平等的、对等的,士人之间的礼尚往来,甚至还略带着一点君子之交淡如水般的明澈——尽管我知道大家听了他俩和君子放在一起都想笑。

  这种关系固然是可贵且正面的交往,但也正是由于这种在刘邦的沛县集团中都显得格外不同的联系,在日后两人关系逐渐走向君臣上下的时候,刘邦与萧何之间才会存在着几次信任危机。】

  原本因为两人之间的关系竟然被称为君子之交而有些微妙,却又为了后世人无情的揭穿更多了点尴尬的君臣二人,神色此刻却突然肃穆下来。

  但眼神交汇而过,刘邦自己却是有些丈二摸不着头脑的疑惑。

  他什么时候怀疑萧何了?未来的他又是为什么要怀疑萧何?韩信被他忌惮的话他倒是觉得说得通,可是萧何到底不过是一介文吏——未来的他怀疑萧何图个啥啊?

  但萧相却不经意间回忆起了曾经鲍生对他说过的话语,神色诡异了起来。

  他好像明白这信任危机是怎么一回事了。

  【第一次是在楚汉战争时期】

  刘邦:?我原本以为是未来,怎么现在之前就有了?

  我什么时候和萧何相互不信任过了!

  【当时刘邦和项羽在京索一带对峙,刘邦多次遣使来慰问独守关中的萧何。

  本来是件平平无奇的小事,结果有个叫做鲍生的人就对萧何说,陛下这其实是在怀疑你啊,丞相你不如把自家擅长打仗的子孙昆弟派到军中吧,这样陛下才会更加信任你啊!

  嗯……萧何信了,并且真的这么干了。

  事情最后的结果是“汉王大悦”。】

  萧何:……为什么后世人你语气颇为欲言又止啊?

  出于谨慎考虑想要自保的话,这种操作难道不是很正常的吗?刘邦最后不也确实很高兴吗?

  结果刘季都被他这一脸貌似淡定,实则茫然的神情给惊讶到了。有些不可思议的小吏啧啧称奇着绕着他看了一圈,把萧何整个人看得有些发毛。

  “不是,老萧你平时挺聪明一人啊,怎么这一点上看不明白?”

  难道说你们文吏的谨慎,翻译一下同义词就是胆小吗?

  颇有些无赖的刘季在心里这么嘀咕着。

  而天幕替他向萧何做出了解答。

  【其实这件事,单纯从萧何的措施来看,没有任何的毛病。他成功地把自己进一步捆绑在了刘邦的造反事业之上,使得刘邦对他的信任和情感都得到了加深。

  当刘邦后来为他封侯,手底下的武将们却觉得萧何一介文吏不配的时候,他给萧何找理由还要特意强调一句只有萧何是举家从之,从而使得其余人哑口无言。可见这样的举措确实是正确的。

  但是啊,这个驱使他这样做的理由。多少就有点说不出来的奇怪的感觉了。

  有一种本来好好的,结果反而被自己吓自己,吓出了隔阂的美感。】

  “是啊!”

  刘邦在听到当年萧何把族里擅长打仗的人都安排进军里为他卖命,背后的原因竟然是这样的时候,就已经忍不住开始笑了。

  被气笑的吗?有点,毕竟他当时确实为了这份心意感动了好一会。但更多的还是一种啼笑皆非的无奈。

  光幕替他道出了心声。

  【毕竟,刘邦为什么要在那个时候敲打萧何啊?】

  老底被后世人猝不及防地就揭开了的萧相咳嗽了两声,开口试图为自己狡辩两句,却游移许久,也找不到个合适的话头。

  “……臣当时镇守关中,原本至少还有韩信帮衬着。”他最后只能叹了口气,有气无力而半带着心酸地解释起自己当时的情况:“结果等到后来,就成了一人独掌大权了。”

  “陛下纵然是爱重,可是臣当时确实对于压力也是不胜惶恐。”

  “臣是文吏,没有陛下敢为人先的气魄。处在那样的环境之下,乱了心神也是正常之事。”

  【如果说后来几次的信任危机至少还有迹可循,有理有据。但这一次我是真的感觉纯粹是萧何被这个鲍生给忽悠了。】

  原本正因为萧相那番说辞而安抚着他情绪的刘邦不由一顿,眼神下意识看向萧相的目光。但万幸正有点失魂落魄感觉的萧相,也不知道是没注意还是不在乎,并没有多大的反应。

  刘邦:那就好。

  他在心里松了口气,对着后世人的话就立即反驳:之后几次也肯定没有根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