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101章





  遂无所顾忌地议说此事之荒唐无礼,希望太后娘娘出面,令圣上收回这道匪夷所思的御令。

  然而无论妃嫔们如何暗地里拱火,太后娘娘始终都无多少火气,最多只叹息着说一句“儿大不由娘”,像是不仅不恼怒姜采女,对圣上此举也无多少怨意,只能无奈接受而已。

  “儿大不由娘,哀家是当颐养天年的年纪,需修心宁神,懒怠将心思放在这些事上,那姜采女不来问安,哀家还乐得清静呢。”

  似是嫌她们来聒噪吵闹、扰没清静了。

  淡淡的言语像耳刮子轻轻地打在妃嫔们脸上,妃嫔面面相觑,一句话也说不出时,又听太后娘娘淡声说道,“哀家没法子,你们若是实在心中不服,自找皇帝说去。”

  当然没一个妃嫔敢当面找圣上分辩,高门出身的妃子们最多只能透消息给家里,让她们位居高位的父兄在朝堂上谏言几句罢了。

  这之中,敏妃因独孤氏近来受圣上申饬,连这点仅能做的小事也做不了。何况连她的太后姑母都不管姜采女这事了,她又如何能暗中有所动作。

  敏妃只能暗自心焦时,大多数妃嫔也似她终日心神难宁,生怕圣上忽又下一道更加匪夷所思的御令。

  如今还只是姜采女见她们不必行礼,若圣上再来一道御令,令她们这些妃嫔给一小采女行礼,那可真真是要疯了!

  后宫里为此不平静时,宫外世人眼里,圣上也像是真有点疯魔了,竟为一小小采女,连“孝”字都忘了。

  圣上在民间的声名,本就因种种流言,并不上佳,只“孝顺”二字是世人公认。

  可有这事出来,圣上竟为一芝麻小妾,这般对母亲不敬,那原本“孝顺”的好声名,当然立马也就烟消云散了。

  与此同时,姜采女的名声,在民间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。

  一花房宫女出身的小采女,却能惑主至这等地步,那狐媚功力定然是十分了得。

  于是渐有流言在市井间逸散开来,道这姜烟雨其实不是花房宫女,而是花妖花精,是上天降下的邪祟,来惑乱君心、惑乱启朝江山来了。

  纷纷扰扰的流言中,最后几片秋叶也在寒风中飘零离枝,启朝的这一年进入了冬天。

  外面再如何热议如沸,也无人敢到皇帝面前吵闹,清晏殿中,皇帝安安静静地批了几道折子后,总觉得身边空落落的,连带着心里也有点空空的。

  就令人去幽兰轩请她过来,然而派出去的宫人凝秋回来后就立刻跪地请罪,道差事没办好,请圣上责罚。

  皇帝问:“她不肯来?为什么?”

  凝秋还真知道姜采女不来的原因,但不大敢转述姜采女的话,结结巴巴、小心翼翼地回道:“采女……采女说天太冷了,不愿出门……”

  却听圣上轻笑了一声,凝秋大着胆子微抬眸悄看圣上神色,见圣上真没动怒。圣上侧眼看向一旁的周总管,问:“幽兰轩的炭火够用吗?”

  “回陛下,应是够用的。”

  周守恩边回话时,边在心内想道,幽兰轩那巴掌大点地方,炭火份例比三妃宫中还要高出许多,怎么可能不够用呢。

  且因圣上隆恩,姜采女所用的炭火胜过其他妃嫔所用的红箩炭,乃是银骨炭,与圣上、太后日常所用相同,若这般姜采女还能冻着,那全后宫都要冻病了。

  然因圣上对姜采女宠眷无限,周守恩也不敢将腹内这些话说出,揣度着圣意继续道:“但幽兰轩地方清简冷僻,地下无地龙烘暖,许是要比宫内其他居所阴冷些。”

  周守恩所说,正是皇帝心内所想。

  然而他希望她离开幽兰轩、到他这儿来,她却不来,他也是无可奈何。

  因将案上这些折子批完后,仍需为几件要事传见大臣,皇帝这会儿也不能离开紫宸宫,就令人将底下新进贡的玄狐皮给她送去,供她御寒。

  等终于忙完今日朝事,已是天色擦黑的时候了。皇帝乘辇往幽兰轩的路上,阴沉的天色下起了雪珠子,簌簌打在琉璃瓦上时,亦被风挟刮着扑打在人身上,饶是皇帝身体康健,也觉寒意侵衣。

  风雪中,夜色渐浓如漆墨,纵有宫人提着十几盏灯笼前后簇拥着,皇帝也觉漆沉暗色如潮水漫浸着他,直到遥遥望见前方幽兰轩处的晕黄灯火,方似是风雪旅人望见归家处,未至门前,心已悄然安暖。

  天子驾幸妃嫔宫中时,理应有宫人先一步通报,妃嫔当在宫门前如仪等候迎驾。

  然而皇帝自己都觉得天气有点冷,更不会叫她出来吹风受冻。他未令宫人通报,下辇后自向轩内走去,打起厚实的门帘时,见她似正要用晚膳,膳食像是方才被摆上桌,没被动过筷子,腾腾地冒着热汽。

  “不必起身”,皇帝边说着边走至她身旁,见膳桌上食物实在简单,就一碗碧粳粥与一二佐粥的小菜。

  “怎就吃这些?”宫人为他解下大氅时,皇帝问慕烟道,“是不是身体哪里不舒服,所以没胃口?”

  “没有不舒服”,慕烟道,“只是不饿,天又冷,晚饭喝点热粥就好了。”

  皇帝道:“这不行,一碗就几粒白米,冬夜长,晚饭吃得这样敷衍,身体怎么能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