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460炮兵先出场(1 / 2)

460炮兵先出场

以下是啃书小说网KenShu.CC收集并整理,版权归作者或出版社。

炮兵营长高静祥接到陈杰的命令之后,就知道战况极为严重,否则的话也不会说集中所有的迫击炮构筑炮兵阵地。迫击炮连原本有9门迫击炮,后来陈杰又加强6门,现在是25门迫击炮。

把通天峡一线的防御交给潘熊飞和吴志国之后,高静祥亲自带领迫击炮连出发,用最快的速度赶到了榆树沟到小边沟一线进行布防。

来到现场一看,高静祥才知道陈杰是个什么意思。这是准备用25门迫击炮“隔山打牛”,猛烈轰击西面的另外一条山沟。

那就是说,在某一个时间段里面,西面的山沟肯定会出现大批的敌人

作为专业炮兵,高静祥仔细查看了预设战场,觉得采用“反斜面”构筑炮兵阵地,在山沟里面的效果并不好。

因为反斜面炮兵阵地不能亲眼看见步兵阵地,就不可能把炮火的威力发挥到最大,步炮协同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。

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

因此,高静祥从实际出发,立即修改了陈杰的作战预案,直接命令炮兵连越过山沟,爬到对面的山梁上构筑炮兵阵地。这样一来,就可以同时照顾山梁两侧的山沟。无论敌人从哪个方向过来,都在炮火的打击之下。

最后,炮兵连的25门迫击炮分成五个集群,分别在沟头的黄泥道、中间的高令岭、下游的李胡岭一线,长达6公里的山梁上预设了五个炮兵阵地,控制了山梁两侧的所有山沟。

所以说,一个灵活机智的现场指挥官,才是战斗、战役取得胜利的最大保证

这也是白书杰给一线军事主官下达命令的时候,总是确定基本的作战目标,从来不进行具体的战术动作说明的原因。

最有发言权的人,就是一线的军事主官。参谋部的人在地图上画直线,纯粹就是书呆子根据书呆子的线条下达作战命令,只有南方的蒋某人干得出来。

喜欢旅游的朋友最清楚,因为比例尺的关系,再详细的地图,也不可能反映实地的基本细节除非你的地图是“2:2”的比例尺

可是在实际战斗中,很可能一块大石头、两棵大树、一个凹陷区域,就会决定整个战斗的胜负

战局的进展果然验证了高静祥的担忧一千多敌人,每个人之间拉开一米的距离,长度就接近三公里如果没有站在山梁上仔细观察,而是躲在另一边的山沟里发射炮弹,那根本就没啥作用

出人意料的古怪阻击战,最先从沟头的黄泥道开始,也就是三门迫击炮打出第一枚榴弹的时候

高静祥看见最后面的一股敌人顺着山沟下去,大概前进了五百米,他才一声怒吼:“黄泥道第一集群三发急速射,砸敌人的屁股,开炮”

ͨͨͨ

咻咻咻随着接二连三的沉闷爆炸声响起,山沟里面升起几团蘑菇云。

然后是剩下的四个集群依次三发急速射,炮弹顺着山沟一路炸下去,把整天山沟炸得乌烟瘴气,随后就是震耳欲聋的惨叫声传上来。

张明瀚听见炮声一响,就赶紧带着两个连冲到沟口,准备阻击敌人后退。结果到现场一线,在沟口阻击敌人实在是最轻松的活计,只需要6挺机枪轮流射击,神仙也上来不了。

“二连一个排在沟头构筑阻击阵地,另外两个排立即到炮兵阵地构筑阵地,防止敌人冲击炮兵阵地。三连到西面的山梁全线展开,防止敌人翻山逃走”

高静祥看见骑兵营上来,终于松了一口气,随后也高声叫道:“两侧山梁的兄弟们注意了,发现敌人集中的目标,或者是重火力目标,就立即通知附近的炮兵集群进行轰炸,不要轻易发起攻击。”

第一轮突袭炮击继续了九分多钟,不过,高静祥这个老兵油子同样是一肚子坏水。

中间大概停顿了五分多钟,又下达了一道给敌人送葬的命令:“炮兵连全体开火,十发急速射,对整个山沟进行覆盖炮击,为下游的阻击阵地减轻压力”

这属于一种炮击策略。

刚开始的突然打击,必然造成敌人顿时间内的慌乱,绝大部分人都会就近找地方躲起来。所以,第一轮打击主要是给敌人制造混乱,给自己人创造正确应变的时间。

迫击炮的第一轮炮击并不可能炸死多少人,那些被炸死的人,大都是因为惊慌失措,四处乱窜造成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