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570章(2 / 2)

  薛向摆摆手。止住了这个话题,“方案很不错,我没什么意见,你让其他同志们也看看吧,集思广益,都没意见,可以定稿!”

  段钢刚捧着文件满意而回。王刚又捧着厚厚一叠文件翩然而至,“薛书记,这是组织部新考察的一批干部的简历,按您的指示,在文化程度和年龄上,组织部都是严格把关的,您看看还有什么需要改动的,我马上下去办。”

  如今的王刚可谓是神采飞扬,一改曾经不得志的落拓模样,想来也是,任谁两年时间完成了从县副办副主任向县委常委、组织部长的飞跃,恐怕也得志得意满。

  原来,卫兰去后,薛向便推这王刚补了缺儿,当时,可谓是破碎一地眼镜儿,可细细一想,又都觉王刚实至名归,毕竟这位王主任算是薛书记的二号心腹,除此以外,人家的资历,能力都摆在这里,绝对称不上幸进。

  就这么着,王刚就走马上任了!

  细说来,薛向简拔王刚担任这组织部长一职,是有深刻原由的,最主要的理由,是王刚这人刚正。原本薛老三夹带里的人不少,县府的几个副县长,乃至恭顺守礼的县委办主任田伯光,以及元宝区区委书记贾惜名,都是极为合适,且又顺理成章的人选。

  这些人比之王刚,可以说更名正言顺,毕竟从县府办主任到组织部长,这一步的跨越实在太大,可薛老三最终还是选定了王刚,无他,就是看中了王刚的刚正。

  究其根源,还是年前,薛老三在夏家大嫂遭遇的那出闹剧,夏家大妹的那句“薛裕禄瞎指示”,让他彻夜难眠。

  诚然,他薛老三的政策是好,下面的干部确实也唯命是从,可自古是,任你官清如水,也敌不过吏滑如油,上有政策,下有对策,往往利民惠民之策,到了下面就成了害民之策。

  想他薛老三的一句“要上进,出政绩”,原本是极好,也极鼓舞人心的口号,到了下面,偏偏就成了那帮酷吏欺压群众的令旗。

  还有,那位蒋所长的专车,明明拨下去的款子是给该所配备警用摩托之用的,谁成想让这家伙大笔一挥,改作了警车,这警车除了他这所长,自然没谁敢开,间接变成了他的专车。

  如是种种,让薛向感慨良多,也让他认识到了那句“治国,唯治吏”,是何等正确。

  薛向如同陡然开悟一般,意识到自己以前一贯靠自己能力成事的法子,是何等谬误,他需要的,应该是大批廉洁,高效,有能力的干部,如是形成一个传统,未来的薛系才会如日初升,其道大光!

  是以,薛向才相中了王刚,相中了这位刚正的干员,委他主政组织部,挑拣贤良,砥砺正气!

  除此以外,薛向也向常委会提请了,设立纪委督查室,督查室干部主要负责下乡采风,采撷民怨,以成文字。

  显然,薛向也意识到监督的重要性,毕竟不管多么严苛的制度,都备不住让人钻了空子去,他虽不能平怨天下,这怨气终归是能减一分,就减一分的好。

  送走王刚,薛向直起身子,伸了个拦腰,缓步步到窗前,推窗望外,一片正在消解的冰雪世界,到处滴答滴答地,如下雨一般。

  如今已是二月上旬,距离薛向返回萧山,差不多已有半月。

  萧山建港,诸事繁杂,这半月来,薛老三可是好一阵忙碌,直到此刻,所有工作终于算告一段落,能松快下来了。

  抬手看表,时近正午,薛向下意识就想去食堂提溜那个食盒,去夏家聚餐,不过,很快,这个念想,让他摇摇头,驱逐出脑海。

  倒不是薛老三暴露了身份,便自觉该注重威仪,实乃是三天前,他再次造访夏家后,产生的轰动效果,让他望而却步。

  原来三天前,也是这个时间段,薛老三提溜了食盒,上夏家去了,远远望着夏家草房,便觉眼生,三间泥巴小茅屋,骤然消失不见,化作三间大瓦房,就连那最让薛向欣赏的篱笆栅栏,也被砌成了高大的院墙。

  若非月亮湖就在左近,薛向几乎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地方了。

  到得地头,夏家大嫂更是惶恐,恨不能连话也说不连贯了,便是一贯泼辣的夏家大妹也怯生生没了言语,倒是夏家小妹依旧活泼,小蜜蜂般地布置着碗碟儿。

  吃饭当口,薛向自然少不得问询这三间瓦房是怎么回事儿,以他对夏家的了解,当然不认为夏家有此财力,修建出如此房屋。

  当时,夏家大嫂期期艾艾说不出话,夏家大妹也闷头在碗里拨弄着饭粒儿,倒是夏家小妹不无得意地描述着当时的盛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