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60节(2 / 2)


  “手挪开。”

  “宏业!”付宏业背对着她男朋友看不到,毛思嘉却是能够看到的——他手上是一把枪!她不知道他从哪儿弄来的,但那确实是一把枪没错。

  付宏业本来正给毛思嘉解绳子,并不把身后人的话当回事,然而毛思嘉的手握住了他的手:“宏业,别动!”

  这是一把挺旧的手.枪了,大概产自于四十年代。付宏业原本都不知道有这把枪,是第一次过来接收这座归还的小院儿的时候从墙里面找到的。除了枪本身,还有配起来的一些子弹。

  这把枪很小巧,应该是当时的先进工艺了,外国进口来的。家里买这个,可能有战乱年代防身的意思。不过过了这么多年,恐怕父亲母亲都忘记这件事了——当时的他,不知道出于什么心理,最终藏起来这把枪。

  就好像他老早就预料到了,有一天会用上一样。

  “付宏业,手挪开!”声音是很冷静的,但里头又深刻地透着一种平静的癫狂。

  “宏业...他有枪...”毛思嘉小声在付宏业耳边说,

  付宏业慢慢转身,看到了对方手上的枪,有那么一瞬间他也被吓到了。但他很快镇定下来,现在他身后就是思嘉了,思嘉这几天一直担惊受怕,这个时候又看到了枪。如果他不能保持冷静,她只会更加慌张。

  现在的话,慌张没有一点儿用,保持冷静才有办法找到翻盘的办法。

  “孙贼!手上有把枪长志气了?那是真的吗?该不会是你拿小孩子玩具来吓唬人吧?”付宏业话虽这么说,却不真这么觉得,他对对方有一定了解,知道他不是一个虚张声势的人。

  他之所以说这个话,其实是为了吸引对方的注意,另一边不动声色地接近对方。

  “宏业?你小心...不行!”毛思嘉这个时候的反应却比付宏业更快一点儿,或许是因为这些天她在黑暗中呆的够久了,比付宏业更适应黑暗的环境——她看到对面的人已经扣动了扳机。

  拉到了付宏业,子弹在毛思嘉身后的墙上留下了痕迹。显然,这么近的距离,即使是从来没有受过训练的人,也能够轻而易举地瞄准想要瞄准的人了。

  “不要!你不要这样,你如果这样的话就真的回不了头了!这是杀人!”毛思嘉被绑来的时候能够保持冷静,中间并没有闹过。一方面是因为她知道闹是没有用的,另一方面也是心里隐隐觉得对方不至于会这样。

  直到这个时候她惊声尖叫起来,因为她意识到自己一直想错了!从对方把自己绑来,就已经做出了某些决定。

  “我早就回不了头了!”

  “砰砰砰!”那一天,有人隐隐约约听到了放鞭炮的声音,觉得奇怪,这不年不节的,谁家孩子玩炮仗呢?

  孙继东是半夜醒过来的,他又再次做了那个梦——他在80年的时候有失眠症,整宿整宿地睡不着。偶尔能睡,却都在做同一个梦,然后被梦惊醒。

  第70章

  “哥,你今天还好吗?”起床后的孙卫南发现二哥孙继东已经洗漱完毕,吃过早饭,准备出门了。

  这段时间孙继东一直很奇怪...家里人因为都很忙的关系,没怎么觉察,但孙卫南因为观察力强,首先察觉到了什么。

  有那么两次,他晚上起来喝水,发现二哥的房间里还开着灯。从那之后他就特别注意二哥,表面上看起来他依旧正常上班,正常生活,最多就是比以前更不爱说话了。但他本来就是话不多的人,这也不算奇怪。

  然而,孙卫南却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。

  孙继东‘嗯’了一声,没说什么,关上门上班去了。

  对于孙继东来说,这段时间上班也大多在放空自己,谈不上工作。只不过他们现在的工作大多不紧凑,如果没有上进心,只是想混日子的话,确实能做到相对舒服,也就不太能发觉他的反常了。

  “这一次修河堤的事,我们科得派一个代表,你们谁去?”今天整个科室一起开了一个会,讨论了一件大家都不乐意的事。

  这个时候的政府职员很多事情是很‘讲究’的,‘工农兵’一家并不是说说。即使是再高级别的干部,一些该做的事情还是得做。比如说干农活什么的,学生们有学农,干部们就得去农村帮着老乡干活儿。

  这件事在乔冠华妻子的文章中就能体现,当时乔冠华夫妻都是政府级别不算低的人了。但乔冠华参加外国使馆的晚宴,乔冠华的妻子还是要去参加割麦活动。

  这里面帮助老乡的成分不算重,主要可能是提醒干部们不忘本。

  去的时候当然不可能一窝蜂地去,真要都去了,自己单位的工作怎么办?所以从来都是指派代表。名额多久多指派两个,名额少就只出一个。

  这种事,光荣归光荣,辛苦也是真的辛苦。最重要的是,辛苦之后也不见得就能怎样,所以平常很少有人主动,一般都是硬性摊派。更何况这次是为了修河堤!修河堤这种事,相比起割麦活动,耗时更长,也更辛苦,一个不好可能还会有危险!

  大家更不愿意去了!

  科长还想说什么,做做动员呢。科里年纪大的女同志就不好意思地说:“科长,我是很愿意去的,这是给年轻人做表率...就是我家情况您也知道,上有老下有小的,就我和爱人两个支撑,我不在家,家里就得乱了套了!修河堤又不想是下乡活动,就两天三天,最多不超过一个星期的...”

  从她开始,大家都纷纷诉起苦来,主要是说自己的难处。

  科长有些不高兴,但同时也知道这是正常的,之前类似的情况他早就见识过科员们的反应了。正打算硬性摊派,又或者用投票之类的方式内部协调出一个人选,这个时候孙继东举手。

  沉默了两秒钟,孙继东这才站起来:“科长,我可以去。”

  大家反应了一下,连忙说起孙继东的好来。

  “哎呀,还是小孙有觉悟!”“不错,派个年轻人去也好,免得去了那儿,人还以为咱不是帮忙的,是去添乱的!”“继东,还是你好,没结婚,就一个人,也就没有了牵累!要是我没结婚,一定申请和你一起去!”......

  科长听着这些人吵吵嚷嚷的,心里都知道这些人就是一些嘴把式。再看看一脸不把这看的多重,并没有借此邀功,说些表决心话的孙继东,心里更加欣赏了——他就喜欢平时不假大空,关键时刻又能干实事儿的下属!

  想到下一次提拔副科长也没多久了,本来就看到孙继东,这下就更有这个意思了。

  笑着点头:“小孙不错...既然是这样,你今明两天下班之后就收拾收拾,后天就和部里的大部队一起去支援吧。”

  不可能随便去的,一些该有的准备还是得有。到时候下了乡,得住在老乡家,人家提供一个住的地方也就算了,还指望其他?就连最基本的铺盖也是如此,铺盖是用棉花、布料做的,这个时候谁家会有多余的哦!

  这也是为什么这个时候出门常常要打铺盖卷儿的原因。

  孙继东回家之后收拾了简单了行礼,两天之后就跟着部里的大部队走了——最近这段时间,他想离开北京一段时间,即使只是很短的时间...这个时候他甚至不知道该做什么,索性就什么都不做了。

  修河堤的工作,如果不是做管理,那就是卖力气了。对于现在的他来说,通过耗空体力的方式放空大脑,什么都不想,这反而会没那么难熬。

  “首长,你这票能行吗?”借助人家的大嫂似乎觉得问这个怪难为情的,但为了家里的实际利益,还是得问。

  “能行的,都是全国通用的票,去县城里就能换东西。”孙继东本来都要出门了,还是解释了一句。

  有些干部下乡的时候会准备的事无巨细,有些人则不然,准备好钱和票就可以了。孙继东属于后者,出门的时候就把几种票券带足了。只是这样方便归方便,却不能轻易安老乡的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