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76节(2 / 2)


  花生瓜子是最受欢迎,也最紧俏的年货之一,队伍长是很正常的。带鱼这边的队伍相对短一些...带鱼是年前挺靠前上市的年货,说实在的,到了现在还没购入的家庭也不多了。

  毛思嘉过去排队,大约快一个钟头终于轮上了自己:“同志,三毛八的两条,二毛五的四条!”

  带鱼都是冷冻产品,算是这个时候北京人民比较常见的海鱼了。按照一般分类,有三种宽度,对应三种价钱。二毛五一斤、三毛八一斤、四毛五一斤这样,越宽的越贵...国人就是这样,以大为美。

  一般四毛五的带鱼只有年节时候供应,如果有的话毛思嘉也要买这种四毛五的。但是她刚刚瞟了一眼,四毛五的已经没有了,也不知道是收起来走后门了,还是真的已经卖完了。

  不过三毛八的也不错了...之所以要买二毛五的,是因为毛思嘉本身更喜欢吃二毛五的这种。说真的,大家真的是被大小影响了,明明烹饪出来这种小一点的更好吃。

  买了带鱼,写了本,毛思嘉就去花生瓜子的队伍找孙继东。

  她算了一下队伍长度:“我去黄花鱼的队伍再排一次,你拿着本儿和户口,喏。”

  之所以要照顾两边的排队情况,就是因为买东西不只是钱的是,更是票证和户口的事!买这些东西或者要写本,或者要用票,有的时候还得有户口本做证明。只有一个人拿着这些东西的话,就是会麻烦一点儿。

  果然,毛思嘉去排队买黄花鱼,快到她,但又还没到她的时候孙继东就过来了。手上提着的布包里已经不是空荡荡的了,显然刚刚买到了花生瓜子。孙继东把票证放到毛思嘉手上:“那边儿柴鸡的队伍短点儿,我去看看。”

  见他要走,毛思嘉叫住了他:“你等等,喝口水!”

  今天早上的担担面挺正宗的,唯独一个问题,有点儿咸。毛思嘉排队的时候已经喝了两次水了!她是带了保温杯出门的,孙继东可没有带这个装备,可知他刚才一直没喝过水。

  是毛思嘉的杯子,孙继东拧开杯盖的时候手顿了顿,很快又像是没事人一样喝了一口水。把保温杯还给毛思嘉:“我去排队了。”

  “姑娘,那是你爱人啊?”旁边的奶奶一头白发,手上挎着一个篮子,慈眉善目的。

  明明是‘见过世面’的,毛思嘉却一下脸红了起来,连忙摆手:“不是爱人...还不是...”

  “哦...那不是爱人就是对象了...”奶奶依旧是笑眯眯的:“年轻人挺好、挺好...”

  也不知道老奶奶是不是想到了年轻时候的事,表情有点儿感慨的样子。

  这下很快就排到毛思嘉了,毛思嘉买了应买的黄花鱼。回头就去找孙继东了,发现柴鸡卖的是活得,而不是宰杀过的,有点儿高兴——这个时候的大菜市场有可能卖活鸡,也有可能像几十年后的超市卖宰杀的干干净净的。

  高兴并不是因为活鸡才有鸡血和内脏什么的,而是因为毛思嘉觉得自己家里放血的柴鸡更好。不知道是不是她的错觉,宰杀好的柴鸡常有一种放血没放干净的感觉。

  “旁边有羊肉呢,我排羊肉吧!”毛思嘉把票证又转给了孙继东:“上午就只能排这个了,差不多要吃午饭了——随便对付吧,我记得外面出去的小饭馆有卖炸糕的。”

  孙继东这边买柴鸡先弄完,把票证给毛思嘉之后就出去给她买炸糕去了。

  炸糕是一种常做早点的点心,挺扛饿的,主要是吃起来方便。孙继东买了五个炸糕回来,还买了两杯豆浆——这会儿都不是早饭时间了,有炸糕卖还不算稀奇,有豆浆就真的少见了。

  毛思嘉的队伍还没排到,她就站在队伍里一小口一小口地啃炸糕。一个炸糕、半杯豆浆吃完,正好轮到她。

  “同志,要两公斤羊肉!”毛思嘉连忙打招呼。

  围着白围裙,戴着白袖套的售货员似乎怕没听清,重复了一遍:“两公斤?同志你没弄错么?”

  “没弄错没弄错!”毛思嘉拿出了三块钱,递给对方。

  这个时候的首都买猪牛羊肉其实是不收票的,也是少数几个不用肉票的地方之一(也有过用肉票的特殊时期,但时间很短,并不是主流)。但即使不用肉票,大家也很少真的去天天吃肉。

  无他,就是太贵了。

  猪牛羊肉里面最贵的是猪肉,九毛钱一斤,牛肉次之,八毛,羊肉又次之,七毛一。之所以会有这种定价,并不是因为猪肉更受欢迎,虽然猪肉确实很受欢迎没错,但却是无法和牛羊肉,特别是牛肉比的。

  之所以会有这种定价,很大程度上是从养殖成本出发吧...当然,这种养殖成本很大程度上忽略时间、人工等因素就是了。这倒是和古代有点儿类似,古代也是猪肉长期比牛羊肉更贵。

  当然,大家并没有因为牛羊肉更便宜就日常消费牛羊肉,而不消费猪肉——这个时候猪肉都不一定能随时随地供应,牛羊肉就更别提了!所以,牛羊肉便宜好吃归便宜好吃,却很难买到。

  商店里没货,想买也没办法。

  不过倒也没有因为这种‘难买’而涨价,这就是这时社会主义的特色了。供不应求归供不应求,价格却是不会发生变化的。

  过年的时候备货会充足一些,这种大菜市场更是如此。不过即使是这样,也很少有人一次性就买两公斤的...大家就图一个过年而已,各种商品都要买呢!过年时一道羊肉大菜怎么也用不了两公斤羊肉啊!

  两公斤羊肉得要两块八毛四了!

  不过毛思嘉觉得这没有问题,甚至她觉得买的太少了...如果家里有冰箱的话她能买更多!当然,也就是这个时候了,现在是北方的冬天,肉类冻在窗户外面,只要防着野猫和小偷就可以保存。换做是其他的季节,毛思嘉也不可能一次性买这么多肉类。

  吃不完就浪费了。

  等到羊肉买到手,东西就很多了。孙继东带着毛思嘉绕到了一个糕点柜台,把东西存到了一售货员那儿——这人是孙继东认识的。顺便的,毛思嘉也享受了不排队买点心匣子的走后门待遇。

  毛思嘉家里点心和糖果从来储备很多,倒是不用为了过年额外买。但点心匣子还是要买的,这主要是为了年后拜年的时候使用。

  大红大绿的盒子,里面按照顾客的需求组合放入各种点心。然后再包装上眼色喜庆的包装纸,捆上绳子,这就是这个时候很常见的点心匣子了...算是走亲访友最常见、最不会失礼的选择了,不功不过。

  平常点心匣子也有送,但过年期间送进、收到最多。

  孙继东这个时候炸糕也吃完了...他本来是自己吃三个,毛思嘉吃两个的。炸糕这玩意儿看起来不大,但因为特别实在,其实吃不了几个。但毛思嘉的胃口还是比他想象的更小,一个就吃不下了。

  豆浆也是,孙继东倒是喝完了他那一杯,毛思嘉剩下半杯喝不下去了。他也没多想,站在一边一口气就喝完了,这才把装豆浆的杯子给人还回去——这个时候并没有一次性的杯子,人们去饭馆买豆浆,要么用自家的容器外带,要么就用店家的容器在店家消费。

  毛思嘉也不知道孙继东是怎么做的,居然把人家饭馆的搪瓷缸给带出来了。

  一个下午依旧是排队来排队去,换做一般人恐怕腿都僵了!好在毛思嘉做导游的时候常常整天站着,算是锻炼出来了。

  “牛肉、猪头、松花皮蛋...这些都买到了,还有没买到的...”等到快晚饭的时候,各个卖年货的柜台基本上也没货了,毛思嘉这才和孙继东一起回家。

  虽然大商场这边备货相对充足,但买东西的人也很多!所以也存在一些东西最终没有货,或者没排到。不过买到的东西也很多,至于还没买到的,毛爸毛妈工作之余注意注意家附近的合作社,最后过年的时候总能凑齐!

  毛思嘉和孙继东是带着一大堆东西回来的,毛思嘉一回家就摊在靠椅上,根本不愿意动了。

  “妈,真是太累了!排队是小事,就是人太多,挤来挤去的...”

  毛妈招呼孙继东坐,又优先给他倒茶:“小孙喝水——这么点儿小事就累了?你们这代人就是太容易了!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才叫累呢!不就是排队买买东西...风吹不着雨洒不着的...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