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我凭乌鸦嘴在乱世发家日常第142节(2 / 2)


  “圣人三思!自古以来,女子从一而终,断不可、断不可如此啊!实在有伤风化!”

  面对跳出来劝谏的人,赵巍衡应付自如,“爱卿说错了,那是一般的女子,衡阳乃是朕的妹妹,既为皇室,缘何朕得齐人之福,她不成?

  况且……

  众爱卿昨日不还替自家儿郎求娶吾妹?阖该叫吾妹好生挑选,若只得一人,叫余下良人错过了可怎好?”

  昨日还争相求娶崔舒若,似乎她是什么炙手可热的货物,今日就逆转乾坤,变成了崔舒若挑选那些儿郎们。朝上一个个,面色青了又红,红了又白。

  他们既觉得此事不可,又觉得衡阳长公主应该不至于真选了一群人,可又怕她当真敢这么离经叛道,毕竟是敢参与逼宫造反的人。若家里的儿郎真成了一众驸马之一,真是祖宗颜面无光了。

  哪知道崔舒若真的似模似样的打量了一圈,不知将多少人的胆都吓掉。

  眼看连位列公卿的人都避开自己的目光,崔舒若嘲讽一笑,出列向前迈了一步,“二哥好意,衡阳心领,但人选还需好生斟酌,怕是不能立时回禀。”

  听前半句话,满朝臣子们的心放回肚子,看来衡阳长公主是为知礼数的人,听完后半句话,一些人站都快站不稳了,感情她真要挑选出几个?

  昨日还争先恐后的,今日就生怕自家儿郎真被看上。

  哪知赵巍衡虽觉得与预想不同,但难得看崔舒若神色欢愉,想着既然已经提出来,便不扭捏,直接点头应了。

  等到下朝时,一反往常之态,崔舒若身边好似有瘟疫一般,谁都逼着她走,被她多看两眼都吓得不行。

  而崔舒若回到公主府后,问起了身边人魏成淮如何了,结果侍从一脸为难。当崔舒若一个眼光扫过,侍从慌忙跪下,“殿下,朝堂上的事早已传了出来,定、定国公一听,便出门去了。”

  “去做什么?”崔舒若问。

  侍从答:“定国公说……算账!”

  第104章

  崔舒若还要再问细些, 然而侍从也说不清楚。

  她索性不再追问,横竖魏成淮应该不会做什么出格的事,他少年起掌管整个幽州军, 行事一向沉稳老练, 不需她担心。

  但是……

  将军也好, 国公也罢, 管他多沉稳的人,总有为情爱头脑不清醒的时候。

  没让崔舒若等多久, 就传来魏成淮和好几个年轻郎君比试的消息。说是比试, 还不是他赢。同辈人里, 准确些说,那些年轻郎君,就不曾被用来与魏成淮放在一块比较过,能被用来跟魏成淮一块提起的人,几乎都是上一辈的老将军, 或是早早被记载在史书里的先代英才。

  也就因此, 让人遗忘了,比起士族世家儿郎, 魏成淮也是那个能与崔舒若婚配的人选。

  消息传进崔舒若耳里时, 她还讶异了一会儿, 随后笑着继续用糕点,让人继续打听。其实,太上皇已经不管事了, 魏成淮又“养伤”已久,二人的婚事的确能提了。

  而宫里的赵巍衡也得知了这个消息, 他先是一愣,随后哈哈大笑, 转头就对孙宛娘道:“原来如此,原来如此,倒是只有我一人蒙在鼓里了。

  嗯,明远和我家二妹,良配!良配!!”

  赵巍衡龙颜大悦,魏成淮是难得的猛将,品行端正、弓马娴熟,家底也丰厚,他少年起就能撑起整个幽州,如何不会是一个能托付终生的好人选?况且他还仪表堂堂,光从容貌上瞧,二人便很相配。

  皇帝一边高兴,一边带着孙宛娘和太子听内侍不断从宫外传来魏成淮的消息,他打到哪一家府邸啦,那家郎君在他手底下过了几招?通常也就武将家的郎君耐打些,世家的儿郎都虚得很,徒有其表。

  最后小太子一数,整整十七家的郎君,听说全是朝堂上向二姑母求过亲的人家。

  也就是魏成淮的举动,给小太子上了深深的一课,后来他情窦初开,便是在心上人面前挑了十几个壮汉,还特意当着人家的面打下许多猎物送去,结果将人吓得不轻。小太子为了挽回,不叫心上人以为自己暴虐成性,可是下了不少功夫。

  没能有一位好二姑夫带头,当真是误了小辈姻缘。

  而魏成淮在狠狠为崔舒若出了一口气后,第二日便重新上朝,并向赵巍衡请旨赐婚。在征得崔舒若首肯后,赵巍衡颁下赐婚圣旨。

  魏成淮虽求得圣旨,然而娶公主可不容易,从赐婚到真的成婚,仪式繁杂,约莫要等个一年半。

  天家女儿尊贵,纵然久,也要等。

  长安城内传为佳话。

  但在众人眼里该放下政务安心待嫁的公主,依旧上朝,手握权力。一开始也有人非议,直到……安阳长公主赵平娘回来了。

  她与皇帝怄气已久,众人都以为她不会再回长安,哪知人不但突然回来了,赵巍衡不计前嫌不说,甚至以皇帝之尊,亲自到城外迎接。

  也因赵巍衡的态度,让人清楚赵平娘没有失去圣心,仍旧是圣人信重的长姐。

  非但如此,赵巍衡还对她委以重任,给了她兵权,让她如男子一般掌兵。在赵家起家时,赵平娘曾短暂的掌兵,甚至为赵家守过城,安稳过后方,等到赵义方当了皇帝,天下太平,赵平娘也就慢慢归还手中权力,成了一位养尊处优的公主。

  谁也没想到,赵平娘不但回来了,还有了兵权,实在令人讶异。

  而一切的始作俑者不是别人,正是崔舒若。她在信里告诉赵平娘,与其怄气蹉跎一生,为何不去追逐本该属于你的东西。赵家打下这天下,何尝没有你的一份?

  不如归来,既圆了你自幼志向,也为百姓做点实事。

  赵平娘气性大,可她也不是只知怄气,甘于内宅的普通女子,她有鸿鹄之志。因而当崔舒若写下这封信后,她当真心动了。后来又听说崔舒若的遭遇,怒发冲冠,堂堂一国长公主,又立下开国之功,凭什么被人当面挑拣?

  就因为是女子?

  赵平娘最终选择回到长安。

  当日不仅是皇帝去接了,崔舒若也去了,可她却不敢主动对赵平娘搭话,几次欲言又止。

  直到众人都坐上马车,准备进城,崔舒若的马车帘子被人掀开,正是赵平娘。多日不见,赵平娘英姿飒爽更甚从前,人如一柄利剑,二人相望已久,最后还是赵平娘主动开口,一如当初初见时的包容。

  “怎么,打算一辈子不和阿姐说话了?”她收起手里的马鞭,平日里最硬气的一个人,主动揶揄哄她。

  崔舒若连连摇头,“怎会,我只怕阿姐厌恶我。”

  崔舒若语气轻忽,心中不安。